关于办理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的若干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8 18:19:59   浏览:945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办理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办理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法发[2001]20号


本院各单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的若干规定》
已于2001年10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1195次会议通过,现
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月二十九日

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的若干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
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机
关内设机构及新设事业单位职能》的有关规定,为规范审判监督
工作,制定本规定。
一、立案庭对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经审查认为可能有错
误,决定再审立案或者登记立案并移送审判监督庭后,审判监督
庭应及时审理。
二、经立案庭审查立案的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立案庭应
将本案全部卷宗材料调齐,一并移送审判监督庭。
经立案庭登记立案、尚未归档的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审
判监督庭需要调阅有关案卷材料的,应向相关业务庭发出调卷通
知。有关业务庭应在收到调卷通知十日内,将有关案件卷宗按规
定装订整齐,移送审判监督庭。
三、在办理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过程中,经庭领导同
意,承办人可以就案件有关情况与原承办人或原合议庭交换意
见;未经同意,承办人不得擅自与原承办人或原合议庭交换
意见。
四、对立案庭登记立案的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合议庭在
审查过程中,认为对案件有关情况需要听取双方当事人陈述的,
应报庭领导决定。
五、对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经审查认为应当再审的,或者已经
进入再审程序、经审理认为应当改判的,由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
讨论决定。
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审理报告应注明原承办人和原合
议庭成员的姓名,并可附原合议庭对审判监督庭再审审查结论的
书面意见。
六、审判监督庭经审查驳回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或者经过
再审程序审理结案的。应及时向本院有关部门通报案件处理
结果。
七、审判监督庭在审理案件中,发现原办案人员有《人民法
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人民法院审判纪
律处分办法(试行)》规定的违法违纪情况的,应移送纪检组
(监察室)处理。
当事人在案件审查或审理过程中反映原办案人员有违法违纪
问题或提交有关举报材料的,应告知其向本院纪检组(监察室)
反映或提交;已收举报材料的,审判监督庭应及时移送纪检组
(监察室)。
八、对不服本院执行工作办公室、赔偿委员会办公室办理的
有关案件,按照本规定执行。
九、审判监督庭负责本院国家赔偿的确认工作,办理高级人
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工作的请示,负责对全国法院赔偿确认工作
的监督与指导。
十、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可根据本规定精神,
制定具体规定。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

建设部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
建设部
建村(2000)74号



第一条 为加强县域(包括县级市、城市远郊区,下同)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要点。
第二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承担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具体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乙级以上规划设计资格。
第三条 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以经批准的省(包括由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的城市,下同)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并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指导乡镇域村镇规划的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突出三个重点:
1.确定城乡居民点有序发展的总体格局,选定中心镇,防止一哄而起,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2.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防止重复建设,促进城镇协调发展;
3.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5至20年,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年。
第六条 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具备县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基础资料以及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资料由承担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负责收集,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提供。
第七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分析全县基本情况,综合评价县域的发展条件;
2.明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3.预测县域人口,提出城镇化战略及目标;
4.制定城乡居民点布局规划,选定重点发展的中心镇;
5.协调用地及其他空间资源的利用;
6.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
7.制定专项规划,提出各项建设的限制性要求;
8.制定近期发展规划,确定分阶段实施规划的目标及重点;
9.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
第八条 县情分析与发展条件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区位分析;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评价;经济基础及发展前景分析;社会与科技发展分析;生态环境分析;提出县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
第九条 产业发展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经济发展总体战略规划提出的目标,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空间布局方案;有条件的可划分经济区。
第十条 县域人口预测与城镇化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测规划期末和分时段县域总人口及其构成情况,制定城镇化发展目标,确定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道路,提出人口空间转移的方向和目标。
第十一条 城乡居民点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测城乡、城镇之间人口分布状况,合理确定城镇功能和空间布局结构,选取重点发展的中心镇,提出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有条件的提出中心村和其他村庄布局的指导原则。
第十二条 用地及空间协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划分用地功能类型,标示各类用地的空间范围。根据生态环境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防灾减灾等要求,提出不同类型土地及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性和引导性措施。
第十三条 区域性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统筹安排的主要内容是:提出分级配置各类设施的原则,确定各级居民点配置设施的类型和标准;根据设施特点,分析能够县域共享或局部共享的设施类型,提出各类设施的共建、共享方案,避免重复建设。
第十四条 专项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交通网络规划。在区域大交通网络规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预测运输需求,提出交通运输网布局方案以及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的布局,协调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与城乡居民点的关系,重点是公路网和水运网。
2.给排水、电力、电信工程设施规划。根据水源条件和用水需求预测,确定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措施和合理分配用水的方案,统筹安排水厂,选择供水方式和管网布局;根据污水量预测和地形条件,统筹布置污水管网、排放口及处理设施。以大区域供电系统为基础,结合县域电源和电网现状、用电量和用电负荷结构,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量需求,统筹安排电网、变电站等电力供应设施。在全国或区域电信发展战略指导下,按照县域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需要,结合电信现状,预测业务量,统筹安排局所设置和电信网络。
3.教科文卫等社会服务设施规划。根据对不同层次上学人口数量的预测,统筹安排和调整各类学校的规模和布点;根据卫生保健的发展需求,预测所需医疗卫生人员数量,统筹布局医疗网点;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统筹布局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安排休疗养等福利设施。
4.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综合评价环境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预测环境变化的趋势,制定县域环境保护的目标,提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对策。根据需要,划定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环境功能分区,明确各区的控制标准。结合当地特点,深入分析各类灾害的形势以及发展趋势,对防洪、防震、消防、人防等设施的现状情况进行评价,选择主要灾害类型提出防治措施。
5.其他专项规划。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编制广播电视、供热供气、科技发展、水利、风景旅游、文物古迹保护、园林绿化等规划。
第十五条 近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确定5年内具体发展目标、建设项目,并进行投资估算、建设用地预测,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立项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 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主要应包括与城乡建设密切相关的土地、户籍、行政区划和社会保障等内容。
第十七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件和规划图件两部分。
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书。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的文件,必须内容简明、文字精炼、用词准确。规划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应附有关专题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规划图件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规划文本具有同等效力。规划图件至少应当包括(除重点地区规划图外,图纸比例一般为1∶5~1∶10万):
1.县域综合现状图;
2.县域人口与城镇布局规划图;
3.县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4.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图;
5.县域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图;
6.近期建设和发展规划图;
7.重点地区规划图。
第十八条 本要点在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试行,其他县(市)可参照执行。


2000年4月6日

关于印发《青岛市政务服务公开电话义务监督员工作规定(试行)》的通知

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青政办发〔2008〕30号
关于印发《青岛市政务服务公开电话义务监督员工作规定(试行)》的通知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青岛市政务服务公开电话义务监督员工作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青岛市政务服务公开电话义务监督员工作规定(试行)

  为充分发挥青岛市政务服务公开电话义务监督员的作用,保证义务监督员有效履行职责,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政务服务公开电话工作,制定本规定。
  一、义务监督员的监督范围
  向社会公布的全市政务服务公开电话;承办政务服务公开电话办理工作的市、区(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二、义务监督员的任务
  (一)调查研究。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建议。
  (二)宣传引导。向群众宣传全市政务服务公开电话工作的有关规定及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三)提供信息。向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传递、反映社会各界对全市政务服务公开电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参与工作。参加聘任单位组织的接听人民群众来话活动,参与现场督办、跟踪督办、集中督办等工作。
  三、义务监督员的权利
  (一)监督、检查全市政务服务公开电话,以及承办政务服务公开电话办理工作的市、区(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和其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工作效率等情况。
  (二)了解所提工作建议的落实情况及反映、转递事项的办理情况。
  (三)在履行监督职责过程中,有权要求被监督的部门、单位及工作人员予以协助、配合以及答复质询。
  (四)责任单位对人民群众所提出的意见、建议,不及时答复或不按期整改的,义务监督员有权向其上一级领导机关反映。
  四、义务监督员的工作制度
  (一)工作监督制度。义务监督员在聘任期间应主动履行职责,每月至少一次,通过电话抽查政务服务公开电话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工作效率等情况;每季度收集一次社会各界对全市政务服务公开电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年撰写一篇有关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报告。
  (二)工作联系制度。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要主动加强同义务监督员的联系,每月报送一次市长公开电话工作情况专报,及时发送与其履行监督职责有关的材料。采取电话、信函、登门走访等形式建立与义务监督员的日常联络渠道,及时听取义务监督员的意见、建议。
  (三)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义务监督员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同时邀请与会的义务监督员接听市长公开电话,现场参与对市长公开电话及网络单位工作的监督。每半年向义务监督员通报一次全市政务服务公开电话工作情况,以及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要求。
  (四)工作反馈制度。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对义务监督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虚心听取,认真办理,及时反馈。因特殊原因暂时未落实的,要及时告知并作出解释。
  五、其他事项
  (一)义务监督员应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聘任部门的工作纪律。
  (二)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以及各网络办理单位,要主动为义务监督员履行职责提供各种方便条件。
  (三)对在聘任期间不履行职责和义务的监督员,由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报市政府同意后予以解聘。